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并正式发布了《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建议》明确了基本养老服务涵盖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主要内容,回答了基本养老服务服务哪个服务什么怎么样服务等重点问题,是国内养老服务进步史上的一个要紧里程碑。
《建议》对达成老有所养目的有什么要紧意义?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包括什么内容?怎么样建设基本养老服务体系?人民网强察看栏目采访了有关专家。
达成老有所养的要紧顶层设计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超越2.8亿,占全国总人口19.8%,其中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1亿,占全国总人口14.9%,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具备要紧意义。
强察看栏目梳理发现,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大新年代老龄工作的建议》就提出打造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规范;2022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达成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依据《建议》,基本养老服务是指由国家直接提供或者通过肯定方法支持有关主体向老年人提供的,旨在达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必需的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服务。
《建议》是对老有所养目的推行策略的顶层设计,是对服务什么人群怎么样养老等要紧问题的具体化指示,是对以往各类较为零散的有关手段的整理。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进步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说。
浙江大学老龄和健康研究中心主任何文炯觉得,基本养老服务成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要紧项目,或有效地保障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的基本需要和基本尊严,可以给全体社会成员以稳定的预期,从而有益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公布基本养老服务的国家清单
《建议》一大闪光点,就是初次发布的《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每个老年人,都可以参照这份清单,知道自己可以获得的权利。
据悉,《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以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安全为主线,对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中已经明确的涉及老年人的基本服务项目进行了梳理总结,整理到基本养老服务的规范框架下。
强察看栏目注意到,具体来看,《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针对12类对象,列出了包括物质帮助、照护服务、关爱服务等三大类16个服务项目,其中包含为8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津贴、对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综合评估等。
拟定基本养老服务清单,让老百姓一清二楚;各级政府也了解该做些什么,什么事情需要做好;对于从事养老服务的各类机构来讲,则由此了解自己职责定位和进步机会。何文炯说。
《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在地方上怎么样细化?《建议》需要,省级政府拟定并发布的清单应当包括《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中的服务项目,且覆盖范围和达成程度不能低于《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需要。
宋健觉得,《国家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标准性和灵活性兼顾,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对养老目的、内容、项目和标准拟定了规范、提出了需要,并可随国家经济社会进步动态调整,具备较强的操作性。
把比较适合的服务送到老年人的身边
《建议》提出,到2025年,基本养老服务规范体系基本完善。如何如期达成这一目的?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有关负责人就《建议》答记者问时表示,各级民政部门要落实进步养老服务打折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基本养老服务,将政府购买服务与直接提供服务相结合,优先保障经济困难的失能、高龄、无人照顾等老年人的服务需要。
《建议》提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跨部门数据共享,打造困难老年人精确辨别和动态管理机制,细化与常住人口、服务半径挂钩的规范安排,逐步达成从人找服务到服务找人。推进在残疾老年人身份辨别、待遇享受、服务递送、无障碍环境建设等方面达成资源整理,加大残疾老年人养老服务保障。面向独居、空巢、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老年人提供探访关爱服务。
在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方面,《建议》提出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因地制宜提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