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必学二历史期末模拟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范围:必学二全册】
1、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这种经济形态的特点之一是 ( )
A、 农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基本用于自己消费 B 、土地集中在地主阶级手中
C、 经济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 D、 农民到市场供应农商品
2.下列国内古时候衣着织物的三种材料开始用的先后顺序是( )
A、 丝、棉、麻 B、麻、棉、丝 C、丝、麻、棉 D、麻、丝、棉
3.“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时候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 秦都咸阳 B、 唐都长安 C、 宋代东京 D、 明代苏州
4.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明清时期符合世界发展势头的一项是( )
A、玉米、甘薯等作物传入国内,并在一些区域广泛种植
B、“湖广熟,天下足”取代了“苏湖熟,天下足”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即日受值”
D、贵金属货币广泛应用,白银成为常见流通的货币。
5.下列关于明清时期的国外贸易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明朝一直实行“海禁”政策,不允许对外贸易
B、“闭关锁国”政策使清朝断绝与外国的所有交往
C、广州“十三行”是政府特许的外贸商行
D、“闭关锁国”政策使白银不外流,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
6.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唯一的对外通商出口城市——广州的关税达到185万两白银。嘉庆五年(1800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全国每年出口的棉布达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衣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英国人的喜爱。这种情况表明( )
A、中国开辟了广阔的外贸市场 B、南方区域传统自然经济瓦解
C、岭南区域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D、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进步
7.中国近代企业的最大特征是( )
A、产生于中国近代 B、出现雇佣关系
C、使用机器生产 D、遭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
8.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源于己一生非常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导致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 )
A、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 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 西方民主思想的广泛影响 D、 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
9.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个孩子找出爸爸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来炼铁,但大家如此做( )
A、 渴望飞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 、符合中国的国情
C、 面追求公有化的表现 D 、于尽快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
10.一战期间进步最快的民族工业部门在一战结束后受打击也最重,这主要说明( )
A、民族工业投资总量较小,规模较小
B、战争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步密切有关
C、民族工业应重点进步重工业
D、帝国主义是民族工业进步的主要障碍
11.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着全球的联系,又导致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是( )
A、西班牙葡萄牙在全球争夺殖民霸权 B、欧洲形成了两个政治军事集团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格局形成 D、欧美与亚非拉国家之间的鸿沟扩大
12.英国颁布《航海条例》,反响最强烈的国家是
A、法国 B、荷兰 C、西班牙 D、葡萄牙
13.“19世纪后期,英国富豪以坐轮船游览泰晤士河为时髦。河中有很多巨大的蒸汽轮船,正喷发出呛人的浓烟,岸边工厂排放的污水变得浑浊不堪。”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工业革命①影响了大家的生活方法②影响了生产方法③影响了自然环境④影响了阶级关系的变化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14.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商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区域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非常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创造成就。”材料的表明()
A、 欧洲正爆发紧急的经济危机 B、 当时亚洲国家常见的富有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 D、 “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高
15.下列关于垄断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是资本主义进步到肯定阶段的产物,是对生产关系的全方位调整
B、是大企业之间为控制生产与市场以获得更大收益而结成的经济联合体
C、利于扩大生产规模、改变营运管理水平、提升劳动生产率
D、使资本主义进入到帝国主义阶段
16.20世纪20年代兴盛时期的美国汽车排成长龙,但过了不久,美国人就排起长龙则是为了领取救济,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重工业进步太快,农轻重比率失调
B、资本主义规范的基本矛盾
C、国家福利政策的进步
D、天灾使农业生产降低
17.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是苏俄在很时期实行的应对手段
B、它对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起了物质保障
C、它是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有效渠道
D、它否定价值规律和市场有哪些用途
18.苏俄的新经济政策和美国的罗斯福新政都是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创举。两者的根本相同点在于()
A、 都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全方位干涉 B、都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工业范围
C、 都重视从实质出发变革生产关系 D、 都对本国乃至世界产生深远影响
19.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废除部门管理体制,放松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B、没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范围
D、没获得任何效果
20.现在,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政治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21.1979年撤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手段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状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手段讲解全方位准确的是()
A. 降低国家干涉以克服经济的“滞胀”现象
B、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大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
D、通过私有化政策刺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
22.非洲目前不少区域仍然处于十分落后的状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第三世界一直在为改变这种情况而努力,这种努力是( )
A、 争取打造国际经济新秩序 B、 主张和平共处的万隆精神
C、 实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D、打造多极化的世界格局
23.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离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打造自由贸易区
D、打造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确立
24.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达成了长达10年的持续扩张,出现这样的情况的重要原因是:( )
A、“常识经济”有哪些用途 B、克林顿改革有哪些用途
C、里根改革有哪些用途 D、政府加大对经济干涉有哪些用途
25.20世纪90年代以前,仅有联合国大会、七国集团会议等少数多边峰会。而今,各种多边峰会纷纷涌现,如G20峰会、APEC峰会、欧盟峰会、“金砖四国”峰会、世界气候变化峰会等。峰会的很多出现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地区集团化与世界一体化产生冲突
B、传统双边外交不符合年代进步的需要
C、 美国一极独霸世界已被多极格局取代
D、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依靠程度加深
2、非选择题(第26题24分,第27题共26分,共计50分)
26.(24分)伴随新航路的开辟和工业革命的拓展,西方列强加紧对外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运抵欧洲的东方产品比原价涨了8~10倍。16世纪,西班牙的物价上涨四倍多,英法等国上涨2~2.5倍。
材料二 拿破仑曾嘲笑英国是一个“小店主”的国家。然而,这个“小店主”用制造业和航海雇佣了整个世界,将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联成产品经济的巨手,当光荣革命打开了民主和自由的大门之后,这只巨手只不过轻轻一送,就把英国推进了一个新天新地。
——《大国崛起·英国》
材料三 鸦片战争替英国商业开辟了国内市场。厦门区域在1845年即因洋布的输入而使“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浙之土布、土棉,遂亦因之壅滞不可以出口。”“……自从依据1842年的条款而开放国内市场以来,中国出产的丝茶向英国的输出额不断扩大。”
(1)依据材料一,你怎么样理解15世纪和16世纪两次物价上涨的不同。(4分)这两
次物价上涨都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2分)
(2)材料二中,“新天新地”是指什么?(2分)把英国推进“新天新地”的原因有
什么?(6分)
(3)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出现了什么现象?(4分)据此概括指出英国殖民侵略的影响。(6分)
27.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一样的国家,经济进步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代表的“自由放纵”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代表的“计划经济”模式,都可能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达成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导致紧急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请以美国为例,说明“自由放纵”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
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法突破“自由放纵”模式?这种模式的实质是什么?
斯大林执政时期开创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被叫做“斯大林模式”,请你谈谈你对该模式的怎么看。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在思想和实践上全方位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并且结合实质国情创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请你简要说出该体制的打造过程。
参考答案:
1-5 ADCCC 6-10 DCAAD 11-15 DBBCA
16-20 BCCBC 21-25 AABAD
26.
不同:前者是由于欧亚传统商路受阻,来自东方的产品涨价(2分);后者由于价格革命,从殖民地掠夺的金银很多流入,致使货币贬值,导致了物价的全方位上涨(2分)。
事件:新航路开辟(2分)
(2)“新天新地”指英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2分)原因:工业革命拓展(2分);国外市场扩大(2分);资本主义规范确立(2分)。
(3)现象: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家庭手工业遭到冲击(2分);农商品日益产品化(2分)。影响:客观上向被侵略区域传播了一流的生产方法和思想文化,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积极2分)。但也给被侵略区域的经济和人民带来巨大灾难(消极2分)。
27. (26分)
(1)自由放纵政策致使了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紧急的经济危机。
(2)①通过国家干涉经济的方法;②在不触动资本主义规范的首要条件下,对美国经济规范进行了深刻改造。
(3)①积极:国家得以根据计划调配和用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苏联社会主义经济获得了突出收获,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物质基础 。
②消极:片面进步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况;人民生活质量提升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遭到压抑,妨碍了苏联经济的进一步进步;成为将来苏联解体的一个主要原因。
(4)打造基本过程:
①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要搞好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②1992年十月,中共十四大提出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④1997年,中共十五大进一步健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一同进步。
⑤到21世纪初,社会主义产品市场体系基本打造。